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、无连接的、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。
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。
网际协议IP
与之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
- 地址解析协议ARP
-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
-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
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
- 物理层:转发器
- 数据链路层:网桥或桥接器
- 网络层:路由器
- 网络层以上:网关
地址解析协议ARP
在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从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,并且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。
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上的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,先在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是否有主机B的IP地址。
- 若有,则在高速缓存中查出对应的硬件地址
- 若无,则在本局域网上广播一个ARP请求分组,内容大概为“我的IP地址是x,我的硬件地址是x1,我想知道IP地址为y的主机的硬件地址y1”。当主机B收到这个请求,就会向A相应一个ARP分组,内容大概为“我的IP地址是y,我的硬件地址是y1”。
- 主机A将IP数据报和自己的硬件地址、主机B的硬件地址封装进MAC帧发送出去。
映射都设置有一个生存时间,凡超过生存时间的映射都会被删除。
IP数据报的格式
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
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。
报文种类
- ICMP差错报告报文
- ICMP询问报文
应用:
- 分组间探测PING,用于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。PING使用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。
- traceroute
路由选择协议
- 内部网关协议IGP
- RIP
- OSPF
- 外部网关协议EGP
- BGP
内部网关协议RIP
每经过一个路由器,跳数+1,最好的路径就是跳数最少的,即“短距离”。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包含15个路由器,即跳数=16表示不可达。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。
RIP使用UDP进行传送(使用UDP的端口520)
特点
-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
-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
-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
RIP协议的报文格式
内部网关协议OSPF
OSPF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
特点
- 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,洪泛法
- 发送的信息是部分信息
- 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,才使用洪泛法
OSPF的报文格式
分组类型:
- 问候分组
- 数据库描述分组
-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
-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
- 链路状态确认分组
外部网关协议BGP
BGP发言人,往往就是BGP边界路由器。
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AS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,就要先建立TCP连接(端口号为179)。
BGP使用TCP
BGP的报文格式
IPv6
IPv4 32位,IPv6 128位
IPv6基本首部
IPv4->IPv6过渡
- 双协议栈
- 隧道技术